为什么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业务上大量抛售有价证券,意味着货币政策收紧

2024-05-06 10:55

1. 为什么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业务上大量抛售有价证券,意味着货币政策收紧

央行大量抛售有价证券意味着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利用抛售证券换回流动强货币,减少货币的供给和流动性。
  紧缩性货币政策狭义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广义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为什么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业务上大量抛售有价证券,意味着货币政策收紧

2.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抛售有价证券,意味着货币政策( )。

B
答案解析:
[解析]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抛售有价证券,回收货币,使得货币供应量减少,同时使利率上升,意味着货币政策的紧缩。

3.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大量买入有价证券,意味着货币政策是紧缩还是放松?

在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在金融市场上大量购入有价证券,将基础货币投放,通过乘数效应,增加派生货币,进而增加货币供给。
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扩展资料:
由于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使经济社会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源)无法得到正常与充分的利用。主要表现为:一是周期性的失业。这是在经济周期中的经济危机与萧条阶段,由于需求不足所造成的失业。二是持续的普遍性的失业。
这是真正的失业由一个长期的经济周期或一系列的周期所导致的劳动力需求长期不足的失业。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但要同时实现,则是非常困难的事。
在具体实施中,以某项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某一货币政策目标,经常会干扰其他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因此,除了研究货币政策目标的一致性以外,还必须研究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性及其缓解矛盾的措施。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大量买入有价证券,意味着货币政策是紧缩还是放松?

4. 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买卖有价证券,一般是通过什么市场进行的

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买卖有价证券,一般是通过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国库券市场、CD存单市场进行的。
同业拆借市场是除中央银行之外的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即金融机构之间利用资金融通的地区差、时间差调剂资金头寸,由资金多余的金融机构对临时资金不足的金融机构短期放款。
票据市场是票据通过流通转让进行交易的场所。票据市场分承兑汇票市场和票据贴现市场。西方国家,票据市场通常是在同一城市银行间清算当天就可以支付款项的联合组织。
国库券是为解决国库资金周转困难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具有期限短,流动性强,发行频率高的特点。国库券发行一般采用间接发行方式由金融机构承销。
CD存单是指银行发行对持有人偿付具有可转让性质的定期存款凭证。凭证上载有发行的金额及利率,还有偿还日期和方法。如果存单期限超过1 年,则可在期中支付利息。

以下是货币政策工具的相关介绍:
货币政策工具是由央行掌控的,用以调节基础货币,银行储备,货币供给量,利率,汇率以及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以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各种经济和行政手段。主要措施有七个方面:
第一,控制货币发行。
第二,控制和调节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第五,调整再贴现率。
第六,选择性信用管制。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货币政策

5. 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有什么影响

你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1)中央银行调整基准利率对证券价格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利率下降时,股票价格就上升;而利率上升时,股票价格就下降。
(2)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对证券价格的影响。当政府倾向于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就会大量购进有价证券,从而使市场上货币供给量增加。这会推动利率下调,资金成本降低,从而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热情高涨,生产扩张,利润增加,这又会推动股票价格上涨。
(3)调节货币供应量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进而影响证券市场。
(4)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为了实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政策,我国对不同行业和区域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一般说来,该项政策会对证券市场整体走势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因为板块效应对证券市场产生结构性影响。

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有什么影响

6. 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有什么影响

利率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理论上讲,利率下降时,股票价格就上升,而利率上升时,股票价格就下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利率水平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融资成本。利率降低,可以通过减少公司的利息负担以降低财务费用,直接增加公司盈利,这对于负债较多的公司尤为有利,因此促进股票价格上涨;而利率升高,公司筹资成本也高,利息负担重,增加财务费用,造成公司利润下降,从而使股价下跌。另一方面,利率变化对于社会存量资金及其结构起到很强的调控作用。利率降低,资金储蓄意愿减弱,会使部分资金从储蓄转向证券市场,从而推高股票价格;反之,若利率上升,一部分资金将会从证券市场转向银行存款,致使股价下降。

通常情况下,利率对股票价格的短期影响比较明显,市场反应也比较迅速。在一个完整利率变化周期内,利率变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也与理论分析相符。

但对一个完整利率变化周期进行分解,可以发现并不是每一次利率变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与理论分析一致。原因是利率变化不仅仅对经济实体产生影响,同样对人们心理预期产生影响。当利率不断上升时,人们会认为是由于经济不断升温而导致中央银行采取降温措施,从而产生对上市公司更加强烈的业绩上升预期,因此追加股票投资。直到当利率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使投资者认识到公司业绩难以为继,而储蓄更有吸引力,从而使预期发生改变。反之亦然。

因此,要把握住股票价格的走势,要对利率的变化趋势进行全面掌握。

存款准备金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三大传统货币政策之一,通常被认为是比较猛烈的货币政策手段。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进而影响证券市场。如果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就等于冻结了一部分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应数额庞大的存款总量,并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使货币供应量更大幅度地减少,证券行情趋于下跌。

但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量和信贷量的影响要通过商业银行的辗转存、贷,逐级递推而实现,成效较慢,时滞较长,对证券市场的短期影响较小。而从长期来看,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还是深远的。

不论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还是运用信贷控制,归根结底,都是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整。因此,研究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即可看清这些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长期影响。这里通过研究M1和M2的变化来分析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M1同比增幅与股市涨跌有比较明显的规律。自1995年末以来,中国货币供应量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速。而M1从1995年末至今,有5次单月同比增幅降到了10%左右,分别是1996年1月的11.4%、1998年6月的8.7%、2002年1月的9.5%、2005年3月的9.9%和2009年1月的6.68%。巧合的是,当时无一例外股市出现了大涨行情。其中有三次是牛市的开始,一次是自2008年1664点以来的上涨行情,另一次是2002年1月大熊市中的一次反弹,幅度为26%。

M1自1995年末以来,有4次同比增幅超过20%,同时股市都出现了向下的拐点。这四次分别是1997年1月的22.2%、2000年6月的23.7%、2003年6月的20.24%和2007年8月的22.8%。除了第三次,拐点分别在4个月之后、12个月之后和2个月之后出现,而第二次拐点虽然在1年之后出现,但在这一年中累计涨幅仅16%左右。而2003年6月之后,在2004年3月,M1同比增幅出现了一个次高点20.1%,而拐点出现在4月。如果将这次的次高点作为出现拐点的信号,四个时间点的间隔分别是41个月、45个月和41个月,也非常有规律。

公开市场业务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当政府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就会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大量购进有价证券,从而使市场上货币供给量增加。这会推动市场利率下调,使机构投资者融资成本降低,从而使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热情高涨,推动证券价格上涨;反之,证券价格将下跌。但是,由于公开市场业务每次操作的交易量对于证券市场而言显得微不足道,因此,短期内难以产生直接的影响,更多的起到了引导市场利率的作用。

另外,公开市场业务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还在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的运作是直接以国债为操作对象,从而直接关系到国债市场的供求变动,因此对于国债价格影响要比股票价格影响直接。2009年7月9日,央行重启一年央票。去年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逐渐减量,一年期央票从隔周发行到最终暂停发行,显示了央行不断放松回笼的趋势。现在已经停发七个多月之久的一年期央票重启则被认为是对于货币政策的微调发出了更加明确的信号。一年期央票的重新出笼,表明央行的回笼力度在期限上和规模上都在加大,这也是央行加大资金回笼力度的一个标志。正是由于一年央票的重启,当天从中债收益率曲线变化趋势看,中债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收益率曲线各关键期限点平均上涨5.42BP,其中2年、3年及4年期限分别上涨11.39bp、17.56bp、13.05bp至1.365%、2.1618%和2.4142%水平。银行间固定利率政策性金融债收益率曲线各关键期限点平均上涨4.93bp,其中2年期上涨14.25bp至2.1986%。央票各关键期限点平均上涨5.58bp,其中2年期和3年期分别上涨16.52bp和15.02bp至2.1409%和2.2%。其余固定利率债券收益率曲线中短端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上行。各中短期固定利率债券价格整体都出现了较大的跌幅。因此央行公开市场业务对证券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e操盘

7. 紧缩性货币政策是买入证券还是卖出证券

买入证券

紧缩性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所采用的一种政策手段。这种货币政策是在经济过热,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时,所采用的紧缩货币的政策。中央银行将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旨在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使利率升高,从而达到减少投资,压缩需求的目的。总需求的下降,会使总供给和总需求趋于平衡,降低通货膨胀率。
狭义
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
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紧缩性货币政策是买入证券还是卖出证券

8.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可以从那些方面分析。

你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1)中央银行调整基准利率对证券价格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利率下降时,股票价格就上升;而利率上升时,股票价格就下降。
(2)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对证券价格的影响。当政府倾向于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就会大量购进有价证券,从而使市场上货币供给量增加。这会推动利率下调,资金成本降低,从而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热情高涨,生产扩张,利润增加,这又会推动股票价格上涨。
(3)调节货币供应量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进而影响证券市场。
(4)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为了实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政策,我国对不同行业和区域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一般说来,该项政策会对证券市场整体走势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因为板块效应对证券市场产生结构性影响。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